山东省牢固树立开放强省的鲜明导向,推动外贸业态拓展、外资主体提升、走出去战略对接、园区功能再造,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。
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,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改革开放的浪潮迅速席卷齐鲁大地。1980年,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,山东省青岛、烟台两个城市入选;1984年,设立了包括青岛、烟台在内的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;1988年,批准济南、青岛等7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,成为同期国内最大的开放区。
1992年,中央出台《关于加快改革 扩大开放 力争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的意见》,山东省确立了“全面开放、重点突破、梯次推进、东西结合、加快发展”的开放方针,设立了34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,12个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和2个旅游经济开发区,形成了由东部沿海到内陆腹地梯次推进的开放格局。2001年,中国正式加入了WTO,省委、省政府提出“抢抓机遇,应对挑战,推进经济在更大范围、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”,打造外经外贸、高新技术、民营经济“三个亮点”,把外经外贸列为三个亮点之首。
党的十八大提出“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”的工作部署。2017年,省委、省政府召开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,牢固树立开放强省的鲜明导向,推动外贸业态拓展、外资主体提升、走出去战略对接、园区功能再造,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。今年以来,山东省对外开放工作更是捷报频传,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中国-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》。国务院正式印发山东等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,设立中国(山东)自由贸易试验区。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,经国务院批准,商务部与山东省合作主办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10月份即将开幕。
对外贸易转型升级,取得跨越式发展。70年来,山东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从1978年的8.7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2923.9亿美元,年均增长15.7%。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。2006年,机电产品成为山东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,2018年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达到602.8亿美元。全省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1/4,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,成为全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。主体队伍不断壮大,截至2018年全省外贸企业数量增至4.8万家,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外贸增长至61.7%。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明显,山东省全球贸易伙伴发展到232个。对新兴市场进出口持续扩大,与东盟、非洲、拉丁美洲、印度贸易额占比由1993年的8.8%增至2018年的35%,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,2018年占比达到26.9%。新业态、新模式蓬勃发展,全省跨境电商出口连续3年保持30%以上高速增长,临沂市工程物资市场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。服务贸易快速增长,加快推进“国家深化服务贸易深化创新发展试点”、“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”以及“国家文化出口基地”试点,突出数字贸易、文化贸易、生产性服务、中医药合作和标准走出去。
利用外资服务发展大局,质量效益提升。世界500强投资显著增多,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高端导向,出台《山东省深化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方案》《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奖励政策实施细则》《山东省总部机构奖励政策实施办法》等政策措施。截止2018年底,空客直升机、美国通用、韩国现代、日本小松、瑞典沃尔沃等21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省投资741个项目。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,从产业结构看,三次产业利用外资占比由2005年的3∶88.1∶8.9调整到2018年的1.3∶40.6∶58.1。2018年,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6.5亿美元,占全省比重37.5%,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力量;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1.9亿美元,增长42.7%。从投资区域看,2018年,青岛、烟台、威海三市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67.4%,省会城市群利用外资占比达到22.2%。外商投资环境不断改善,全力推进“一次办好”改革,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“单一窗口、单一表格”。2018年,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突破2000家,增长45.8%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,全省现存外资企业1.5万多家,投资总额3071.3亿美元, 2018年实现进出口6062.6亿元,完成营业收入2.1万亿元,纳税总额1167.58亿元,吸纳就业143.11万人,以全省1%的数量占比,创造了全省1/3的进出口和1/8的税收。
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建设,对外投资合作多元化发展。2001年,我国提出积极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。山东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,发挥特色优势,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等新兴市场合作,拓宽开放发展的国际空间,走出去企业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投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,截至2018年,累计设立境外投资企业(机构)6076个,备案核准中方投资总额886.1亿美元,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993亿美元,外派劳务人员92.5万人次,常年在外人数达13万人。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沿线国家合作不断深化,聚焦国际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推动一批重大项目,2018年,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沿线国家实际投资127.5亿元,占全省的27.4%,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85.3亿元,占全省的60.2%。纳入商务部统计的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,数量居全国第一。2018年,全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完成投资34.8亿元,区内从业人员2.1万人,成为山东企业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建设的重要平台。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,积极推动优势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,多方式、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,2018年,全省国际产能合作领域实际投资250.5亿元,增长1.1倍,占全省的53.9%。企业跨国并购实现新突破,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境外优质资源、先进技术和品牌,走出去与引进来联动,实现双向投资、互利共赢发展,培育了一批源自山东、根植山东、服务山东的跨国企业。2018年,全省跨国并购实际投资187亿元,增长58.7%,占比40.2%,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。
强化载体平台建设,发挥开发区示范引领作用。目前,全省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家,省级经济开发区134家,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0家。2018年,全省经济开发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70.7亿元、进出口总额11008.5亿元、实际使用外资96.3亿美元。开放主阵地作用突出,截止2018年,全省经济开发区拥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65个,占全省的76.2%。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前20位企业均坐落在开发区,外贸进出口100强企业有83家在开发区,27家跨国公司在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。全省经济开发区拥有上市企业134家,13家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,开展双向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、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试点,组织东西部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,3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创业特色载体。目前,全省经济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9个,院士工作站316个、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81个,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15个,省级以上众创空间、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402家,70%的开发区拥有2个以上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载体平台。加快特色园区建设,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、烟台中韩产业园获得国家支持。6个开发区分别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、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。青岛中德生态园获评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,全国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组织3批55家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,今年7月,省委出台《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24条改革举措,促进管委会瘦身强体、开发区回归本位,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,引领山东高质量发展。